--常用音、視協議標準介紹---視頻會議協議
作者: 日期:2019-03-30 人氣:6293
視頻會議通常設計的協議包括:音頻/視頻/雙流/遠控/加密協議等,下面逐一介紹。
音頻協議主要包括:G.722、G.711(μ/A)、G.722.1、G.728、G.722.1C、G.729、AAC-LC等
G.728:1992年ITU-T發布的電話聲音信號編碼方式推薦標準。采用LD-CELP編碼方式,采樣率為8KHz,以16kb/秒的速度傳送聲音信號,傳送延遲時間極短,僅有0.625 ms 的算法編碼延遲。
G.711:標準公布于1972年,其語音信號編碼是非均勻量化PCM。語音的采樣率為8KHz,每個樣值采用8bit量化,輸出的數據率為64kbps。這種窄帶編碼支持對300到3,400赫茲的音頻進行壓縮。但雖然壓縮質量不錯,但是消耗的帶寬相對較大,主要用于數字PBX/ISDN上的數字式電話。
G.722:ITU-T G.722標準是第一個用于16 KHZ 采樣率的標準化寬帶語音編碼算法,1984年被CCITT定義為標準,而且現今還在使用。.G.722 編解碼器在16 kHz 頻率上接收16 位數據(帶寬從50 Hz 至7 kHz),并將其壓縮為64、56 與48 Kbit/s,其總延遲約3 ms,能夠提供更好的通話質量。
G.722的優點是延時和傳輸位誤差率非常低,且沒有任何的專利技術,費用低廉。因此G.722在無線通信系統,VoIP生產商,個人通信服務,視頻會議等廣泛應用。
G722.1可實現比G.722 編解碼器更低的比特率以及更大的壓縮。目標是以大約一半的比特率實現與G.722 大致相當的質量。
G722.1 C具有低運算能力,低帶寬的優點。適于處理語音、音樂與自然界聲音。
AAC-LD:AAC(Advanced Audio Coding,高級音頻編碼)是由Fraunhofer研究院(MP3格式的創造者)、杜比(DOLBY)試驗室和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共同研發出的一種音頻壓縮格式,是MPEG-2規范的一部分,并在1997年3月成為國際標準。隨著MPEG-4標準在2000年成型后,MPEG2 AAC也被作為核心編碼技術,并增加了一些新的編碼特性,又叫MPEG-4 AAC。
MPEG-4 AAC家族目前共有九種編碼規格,AAC-LD(Low Delay,低延遲規格)是用在低碼率下編碼。它支持8K~48K采樣率的,可以64Kbps的碼率輸出接近CD 音質的音頻,并支持多聲音通道,AAC-LD 算法延遲為20ms。
億聯視頻會議支持音頻編解碼標準:ARES,Opus, G.722.1C,G.722.1, G.722, G.711(μ/A), G.729, AAC-LC
視頻協議主要包括:H.261、H.263、H.263+、H.264
H.261:H.261是早出現的視頻編碼建議,它采用的算法結合了可減少時間冗余的幀間預測和可減少空間冗余的DCT變換的混合編碼方法,其輸出碼率是p×64kbit/s。p取值較小時,只能傳清晰度不太高的圖像,適合于面對面的電視電話;p取值較大時(如p>6),可以傳輸清晰度較好的會議電視圖像。該標準主要針對ISDN電話線的視頻會議,可視電話等,ISDN的基本速率為64kbps,可以使用多路復用(p×64kbps)。
H.263:H.263 由ITU 定義,為視頻會議和視頻電話應用程序提供圖象壓縮(譯碼)。H.263 基于H.261,并且其帶寬是由小于20K 到24K bit/sec 的視頻流形成。作為一種一般規則,H.263 要求其半帶寬要于H.261 的對應帶寬達到相同的視頻質量,所以在很大程度上H.263 取代了H.261。H.263 使用傳輸視頻流。
H.263+:H.263+是ITU-T在H.263發布后又修訂發布了版本2,非正式地命名為H.263+標準。它在保證原H.263標準核心句法和語義不變的基礎上,增加了若干選項以提高壓縮效率或改善某方面的功能。
H.264:H.264是ITU-T的視頻編碼專家組(VCEG)和ISO/IEC的活動圖像編碼專家組(MPEG)的聯合視頻組(JVT:joint videoteam)開發的一個新的數分。H.264和以前的標準一樣,也是DPCM加變換編碼的混合編碼模式。JVT(JointVideoTeam,視頻聯合工作組)于2001年12月在泰國Pattaya成立。它由ITU-T和ISO兩個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有關視頻編碼的專家聯合組成。JVT的工作目標是制定一個新的視頻編碼標準,以實現視頻的高壓縮比、高圖像質量、良好的網絡適應性等目標。目前JVT的工作已被ITU-T接納,新的視頻壓縮編碼標準稱為H.264標準,該標準也被ISO接納,稱為 AVC(Advanced Video Coding)標準,是MPEG-4的第10部分。
MPEG:MPEG標準主要有以下,MPEG-1、MPEG-2、MPEG-4等。該專家組建于1988年,成員都是為視頻、音頻及系統領域的技術專家。他們成功將聲音和影像的記錄脫離了傳統的模擬方式,建立了ISO/IEC1172壓縮編碼標準,并制定出MPEG-格式,令視聽傳播方面進入了數碼化時代。因此,大家現時泛指的MPEG-X版本,就是由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所制定而發布的視頻、音頻、數據的壓縮標準。
MPEG標準的視頻壓縮編碼技術主要利用了具有運動補償的幀間壓縮編碼技術以減小時間冗余度,利用DCT技術以減小圖像的空間冗余度,利用熵編碼則在信息表示方面減小了統計冗余度。這幾種技術的綜合運用,大大增強了壓縮性能。
MPEG-1就是我們通常說的VCD標準,
H.239:2003年7月,ITU批準了H.239標準,該標準支持“Additional Media Channels for H.3xx System”。即在一次呼叫建立媒體連接后,在兩個H.239終端之間傳送兩路媒體流,這兩條媒體流共享呼叫帶寬,基于此項技術,視頻用戶可以得到雙流視頻服務,可以實現在會議系統中同時傳送和顯示多路視頻信息。億聯視頻會議支持雙流協議:BFCP / H.239 / RDP
FEEC:攝像頭遠控協議,只要符合這一標準協議的產品都支持相互間的遠控功能。
標準加密協議:TLS, SRTP, HTTPS, SSH, AES-256bit,億聯視頻會議系統支持以上所有標準加密協議。
VPN:英文全稱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翻譯過來就是“虛擬專用網絡”。顧名思義,虛擬專用網絡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是虛擬出來的企業內部專線。
它可以通過特殊的加密的通訊協議在連接在Internet上的位于不同地方的兩個或多個企業內部網之間建立一條專有的通訊線路,就好比是架設了一條專線一樣,但是它并不需要真正的去鋪設光纜之類的物理線路。這就好比去電信局申請專線,但是不用給鋪設線路的費用,也不用購買路由器等硬件設備。VPN技術原是路由器具有的重要技術之一,目前在交換機,防火墻設備或WINDOWS2000等軟件里也都支持VPN功能,一句話,VPN的核心就是在利用公共網絡建立虛擬私有網。
CIF:公共中間圖像格式,為解決PAL制式與NTSC制式的互通而制定的格式,分辨率為352*288
720P:高清圖像格式,16:9畫面,1280*720分辯率,P表示為逐行掃描,
1080P:高清圖像格式,16:9畫面,1920*1080分辯率,P表示為逐行掃描,
億聯視頻會議系統支持視頻編解碼標準:H.264 High Profile, H.264, 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