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第二屆中國城市運營論壇暨中國智慧城市運營聯盟發布會(以下簡稱“論壇”)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以“AI+城市運營 城市大數據探索之路”為主題,圍繞智慧城市建設展開研討、交流和共享新研究成果。論壇由中國城市聯盟與中國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主辦,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和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指導支持,吸引了來自國內城市建設與運營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企業代表約200人參加。
在現場各位領導與嘉賓的見證下,凱輝高德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聯合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華夏城市運營研究院、華晟科技有限公司等機構,共同發起成立“中國智慧城市運營聯盟”,以推動中國智慧城市運營創新發展為目標,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驅動,搭建智慧城市運營的創新合作與機會對接平臺。
為什么發起“中國智慧城市運營聯盟”?
跨界協同標準統一 平臺式運營下的巨頭競合自2010年IBM公司在美國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概念,如今“智慧城市”已在中國發展得如火如荼。2014年政府首次將智慧城市建設引入國家戰略規劃,截至2017年底,中國超過500個城市均已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預計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8.7萬億元。
智慧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化工程,包括投資、運營、應用、基礎網絡的聯接等各方面,不是任何單一企業可以完成的。要解決智慧城市是什么、建什么、怎么建、用什么標準建和怎么用等等問題,就要立足于城市的全局高度進行規劃設計,達成城市規劃、建設、運營、管理與信息化的廣泛交叉與深度融合。
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并不缺乏具體技術,而是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目前,國內在建的諸多智慧城市都在做自己的城市規劃,但在進行規劃的過程中缺少標準:一方面,整體標準體系目前還沒有建立健全,另一方面,也缺少一個標準化制定組織來協調各方共同制定標準。互聯互通不足和標準不一,對智慧城市建設運營過程中各方深度參與形成嚴重障礙。
國家層面智慧城市建設標準提供了一個框架,而智慧城市落地過程中的互聯互通、打破壁壘還是需要發揮市場化手段,形成更多主體參與和認可的事實標準。“中國智慧城市運營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成立的首要任務,就是制訂和推廣智慧城市建設的行業標準和規范,打通產業壁壘,形成完整的城市建設生態,促進參與各方都站在理性的角度上,根據城市特征,跨界協同、聯合推動城市建設進行。
聯盟發起者之一、凱輝高德總裁談子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下,各地建設智慧城市的熱情涌動,但多數以局部應用或項目級為主,能夠提供平臺級產品和移動化集成服務的企業很少。隨著互聯網、智能終端應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迅猛發展,智慧城市的演進路徑,也從垂直項目領域的信息化,到各領域之間進行數據共享的平臺化,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走向智能化。
談子信認為,平臺化集成運營將是智慧城市建設迭代之后的必然走向。凱輝高德擁有城市更新領域豐富的專業人才和資源,此次攜手行業領軍企業發起智慧城市運營聯盟,其主要任務是結合國內外智慧城市技術和產業發展情況,積極整合金融、產業、政府、智庫等各方面優質資源,強化互聯互通,建立共贏機制,帶動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智慧城市運營項目全產業鏈投資,促進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分享智慧城市運營的投資收益。
“中國智慧城市運營聯盟”的意義在于---打破數據“孤島” 構建共建共享格局
智慧城市作為互聯網新趨勢與新興技術的載體,是新模式、新技術、新應用的另一種“融合”與“交匯”。對信息有效地平等化共享,對技術平等地交互和應用,對數據安全地自由開放,應該是智慧城市發展的潛在要求。
國內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基礎設施方面投入力度大,但忽視市場需求、面向應用開放程度不夠;城市感知與數據采集的系統建設進步明顯,但數據共享困難,形成門檻高、接口難的巨型信息孤島,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聯盟成立后,將培育“以云產業為基礎,以人工智能為核心,以城市運營模式為載體,后以城市大數據為目標”的智慧城市運營模式。通過數據聯合,解決數據的匯聚、模型化與共享問題,搜集、儲存、共享、挖掘和利用城市運營中取得的各類城市大數據,包括人口大數據、法人大數據庫、地理信息大數據、經濟大數據等,釋放數據價值,提升城市的運行效率,形成新的收益和增長點。
聯盟鼓勵同行之間的溝通交流和技術協作開發,基于數據推動技術聯合,結合場景更快更好地開發智慧應用,滿足城市發展的眾多需求。終實現全產業鏈的技術水平提升,讓技術與城市運營深度融合,構建應用牽引、跨界融合、開放共享的產業體系,營造充滿活力、合作共贏的互動交流氛圍,形成以城市運營為載體的城市大數據運營模式,完成中國城鎮化建設真正意義上的轉型。
凱輝高德想借助“智慧城市”實現什么?--以人為本,打造百姓滿意的智慧型城市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人口不斷膨脹,資源短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安全隱患成為困擾各個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首要難題,源于社會、經濟、國家共同需要的交織,驅動著城市不斷更新和發展。
而以智慧化為導向、以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支撐的智慧城市建設,讓城市從原本的不智能、不便利、不環保、混亂無序、沒有人情味、沒有人文氣息變得智能、便捷、體貼、溫暖、環保、充滿文化和藝術的氣息,充滿幸福感和魅力,這正是城市更新的必然路徑和發展方向。
談子信認為,更高層面的智慧社會,將不再只是城市主政者層面的規劃,而是落點到城市中人的體驗。作為國內城市更新領域專業智庫和資源平臺,凱輝高德提出“以城為心、以人為本”的城市更新原則,致力于將先進、體貼人的技術應用到城市更新當中,圍繞滿足城市建設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的運轉效率,為當地居民在醫、食、住、行、游、教等方面提供便捷的服務。同時,以幸福城市藍圖為智慧城市建設構畫全局性的、長遠性的頂層設計,協調和聯合產業各方布局城市場景建設,讓城市居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智慧給生活帶來的便捷,從而獲得更高品質的生活。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將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先行者們的每一次探索和嘗試,都將成為城市發展積累寶貴經驗。在智慧城市建設遍地開花的背景下,以凱輝高德、華夏城市運營研究院等首倡成立中國智慧城市運營聯盟,將為智慧城市建設帶來新的理念和發展模式,終有效推動城市的轉型升級,真正催生出現代“智慧城市”,這將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值得期待和激動人心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