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關于“電”的發現和研究可追溯到兩千年以前,自一百多年前亞歷山大·貝爾發明電話開始,“電力”向通信方向的應用正式拉開帷幕。貝爾發明電話的二十年后,人類歷史上出現了首次無線電通信,雖然距離只有30米,但此后關于“通信傳輸”的研究歷程也在不斷的推進與發展。

(無線電通信創始人--伽利爾摩·馬可尼)
有線通信:
電話發明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有線通信與無線通信都保持無交集的狀態各自發展。有線通信實現將聲音信號轉變為電信號,通過電線傳播后再轉化成聲信號的過程。從人工交換機發展到自動電話交換機至20世紀50年代晶體管的發明,電話傳輸交換機中開始引入電子技術,1970年,法國開通了世界上第一個程控數字交換系統E10,標志著人類開始了數字交換的新時期。
(電子計算機控制的電子交換機)
無線通信:
無線通信發展以無線電報的使用為開端,這種“一對多”的信息傳輸方式也被稱為單向通信。二戰期間,貝爾實驗室推出了多款軍用步話機,實現了數十公里遠距離無線傳輸。到了70年代,無線通信發展大爆發,摩托羅拉公司研發出真正意義上的移動話機——手機,手機的發明,標志著人類敲開了全民通信時代的大門,也標志著無線通信開始了對有線通信的反超。
日新月異的通信發展:
19世紀七八十年代,1G網絡主導通信網絡,1G使用的是模擬通信技術,保密性差,容量低,通話質量也不行,信號不穩定。80年代后期,我們迎來了2G數字移動通信技術的出現。手機到了2G之后,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用得起手機。用戶的需求,從能夠打電話,進一步延伸到能夠上網。
(手機發明者——馬丁庫帕)
為了上網,為了對分組數據業務提供支持,演進出了2.5G,也就是GPRS,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的上網速率很低,只有115Kbps,顯然無法滿足用戶的需要。于是為了更快的網速,通信廠商們開始推出了3G技術。3G網絡的速率相比2.5G,有了大幅的提升,達到了14.4Mbps,已經可以滿足基本的多媒體業務需求。緊接著便是4G LTE的改革。
(數字信息爆發式增長)
從1G到4G,從用戶的角度來說,1G出現了移動通話,2G普及了移動通話,2.5G實現了移動上網,3G到如今的5G都是實現了更快速率的上網,逐步滿足人們對于互聯網發展的需求。但真正意義來說,現在是人聯網時代和物聯網時代的轉折點,將來是萬物互聯的世界。
5G將不同于傳統的幾代移動通信,5G不再由某項業務能力或者某個典型技術特征所定義,它不僅是更高速率、更大帶寬、更強能力的技術,而且是一個多業務多技術融合的網絡,更是面向業務應用和用戶體驗的智能網絡,終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信息生態系統。
通信發展對于人們生活、學習、工作都帶來了極大的促進和影響。從文字通信、語音通信到視頻通信以及多媒體通信,溝通成本越來越低、溝通速率大幅度提升,遠距離交流與遠距離辦公也逐漸普及發展,推進社會生產高效進行。
推薦閱讀:《億聯網絡與中國電信集團簽約合作 拓展5G時代云視頻會議應用》